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。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11

“正直代天行化”

[说明]所谓正,就是无邪;所谓直,就是无曲;这就是天为什么是天了啊。匹夫(平民)却能正直,就是顺应上天的教化,哪里是一定要居高位掌控民众才可以呢?如果要代天行事,并不是操控有作为的权力、与能作为的势力不可。代天进行教化,就是赞天地的化育,与天地并列。一种人,用力在“行”字,一“行”字中,便有经营谋划,随时间的变化而有不同的作用。玩味“慈祥为国”的句子,那么代天进行教化,似乎只是对高官大臣而言的。

在世聪明正直,死后必定成为神明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就世俗而言,那算是超升;若是明眼人观察,却是堕落;因为世俗只见到第二世,不能见到第三世罢了。因为既然成为神明,必定享受血肉的祭祀,一旦享受,就堕落地狱、畜生,就是瞬息间的事。须要在代天进行教化的同时,看破成为神明的危险,要急急求生净土,端正方向,时时发大誓愿,巩固基础,才可以避免失足堕落的麻烦。

常常希望人人行善的,是上天啊;唯恐人们做恶的,也是上天啊。愚人只是看见苍苍的天空,以为是轻清的气体,哪里知道其实有主宰,如四王天忉利天常常考察人间善恶呢?不能糊涂蒙混过去呢?下附征事(一则)

检校善恶(《立世阿毗昙论》)

帝释、天王,将到善法堂上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12

五母悲哀(《五母子经》)

昔日有沙弥,年纪七岁,出家得道,自己知道宿命,因此叹道:“我这一身,连累五个母亲悲伤烦恼。做第一世的母子时,邻家也生儿子,我却短命,母亲见邻家儿子长成,就生起悲恼。做第二世的母子时,我又早死夭折,母亲如果见别人哺乳小儿,就生起悲恼。做第三世的母子时,十岁就死了,母亲见别人的孩子饮食像我,就生起悲恼。做第四世的母子时,还没娶妻就死了,母亲见同辈人娶妻,就生起悲恼。现今正当第五世,七岁出家,我母亲忆念我,又生起悲恼。五个母亲聚会,各说各的儿子,都是增添哀苦。我感念生死轮回如此,应当勤勉精进修道。”

[按]父母一生精血,大半为孩子耗尽。而怀胎十月,乳哺三年,以及舍己为孩子的辛苦,做为母亲尤其很重。看自己不争气的样子,拖累父母的很多,报答父母的很少。我从无量劫以来,喝过的母乳,多过大海的水;大小便利,污染父母的,多过大海的水;甚至生而不长寿,害父母哭泣,流出的眼泪,也多过大海的水。凡是这些都是因为生死轮回,展转投胎的缘故啊。即使生生世世尽孝,讨得父母欢心,终究不如不拖累父母更好了。孔子说“听讼犹人,必使无讼”(意思是会打官司,不如没有官司),不是这样吗?

举国孝养(《杂宝藏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13

度友全信(《梁高僧传》)

汉朝洛阳僧人世高,是安息国王的太子啊。幼年因为至孝闻名,天性聪慧,博览群书,精通天文、医理,即使鸟兽的声音,没有不能辨认的。他说自己前世出家时,有学友好发嗔心,劝也不改,许诺今世度他。当时是汉灵帝末年,就云游到江南,去度昔年的同学。走到共亭湖庙,这庙的灵异一直有名,商旅往来,能分上水下水刮风,祈祷的人络绎不绝。世高没来时,神从虚空中预先告知庙主说:“某船上有沙门,请他上来。”庙主按神说的请世高。世高同船的三十多人都随同前往,神说:“我昔日在外国,跟师父一起学道,现今是这庙的神。周围千里,都是我管辖的。因为过去世的布施,享福报很多。因为过去世的嗔恨,堕落为神报。我的命随时终结,因为祈祷祭祀太多杀业,恐怕堕落地狱,愿师父救我。我有绢布上千匹,并有杂玩、宝物,可以为我营修佛事。”世高请出来相见,神说:“我的形相很丑,众人一定害惧。”世高说:“没关系,众人不会惊怪啊。”神从床后探出头,原来是大蟒,不知尾巴有多长。大蟒到世高膝边,世高向它持咒数遍,嘱咐数声。大蟒悲泪如雨,身形就隐去。世高取绢物后告辞离去,然后为大蟒建造东寺,作为它冥间的福报。不久,有一少年,来跪谢世高,忽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14

得免猪胎(《折伏罗汉经》)

忉利天宫,有一天人,寿命将尽,五种衰相已显现。自知命终之后,要生到鸠夷那渴国,疥癞母猪腹中,又愁又怕不知如何是好。另一天人告诉他说:“现今佛在这里,为他母亲说法,何不去求佛?”那天人就到佛那里,行礼投诚。佛给他三归依,他就依佛的教导,精诚敬佛七天,寿尽以后,下生到维耶离国,作长者子。

[按]大富贵人临终时,要舍弃官爵财宝,家产妻小,如割身上的肉,那痛苦无量。天人寿终时,也是如此,《正法念经》说:“若先世有偷盗业,尔时见诸天女,夺其所著庄严之具,奉余天子。若先世有妄语业,诸天女等,闻其所说,生颠倒解,谓其恶骂。若先世以酒施持戒人,或破戒而自饮酒,临终迷乱,失其正念,堕于地狱。若先世有杀生业,寿命短促,疾速命终。若先世有邪淫业,见诸天女,皆悉舍己,共余天子,互相娱乐。是则名为五衰相也。”(天人临终,前世犯过偷盗的,这时天女抢夺他的穿戴,侍奉别的天人;前世犯过妄语的,这时天女听他说话以为是骂人;前世犯过酒戒的,这时迷乱,堕落地狱;前世犯过杀生的,这时快速命终;前世犯过邪淫的,这时天女都不管他,和别的天人欢乐。这是天人的五衰相)

经救全城(《法苑珠林》)

晋朝的刘度,是平原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15

论广行之益

助扬王化

国家所依赖作为治理的,不过是赏、罚二端。明确刑法辅助教化,儒术所以应当广行啊。但是赏罚能够达到的效果,不过千百中之一罢了。若是要深究那幽暗独处的作为,心念的动态,那即使家家设一孔子,户户设一皋陶,也有所不能的。所以世人畏惧王法,总是不如畏惧天谴,因为王法可以逃脱,而天谴不可以逃脱啊。能广泛实行释、道二教,使因果的学说,传扬世间,那世人的心中,自然有所畏惧,比起孔子作《春秋》,那功德不在其下了。

[按]刘宋朝的文帝对何尚之说:“范泰、谢灵运曾经说,儒家六经本意是在救济世俗,若是求性灵真要,那必须以佛理为指南,使本领土内都受佛的感化,我就坐享太平了。”何说:“渡江以来,王导、周?、庾亮、谢安、戴逵、许珣、王蒙、郗超、王坦之、臣高祖兄弟,没有不归依。那百家的乡村,一人持五戒,就是一人行善;十人持五戒,就是十人行善。行一善就除去一恶,除去一恶就息止一刑罚。一刑息是一家,一万刑息是一国,就是陛下所谓的坐享太平啊。”后来的儒生忌讳佛,只是想借“君子小人”四字,去辅助赏罚达不到的,我看这种办法是有疏漏了。”

培植真儒

我们有志学孔孟,应当学那大本领处,比如“学无常师”(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......

勿破人之婚姻—安士全书白话解

[发明]男子叫做婚,女子叫做姻。「婚」就是昏夜的意思,说这种事情只能在黑夜实行,不能在白天实行,其中包含有惭愧的意思。「姻」就是随人的意思,说应当随人敦分伦理,随人共享苦乐荣辱,有从夫的意思。婚姻大事,两姓合好,传宗接代,融洽亲属关系,不能等闲视之。这样的大事大都是前世决定的,不但自己不能作主,即使两家父母也不能作主。从善缘而来的,其和好的想法,不达到目的就不会罢休;从恶缘而来的,其毒害的想法,不达到目的也不会罢休。所以并不是人力能够轻易的破坏的。那种从中破坏的想法,不是出于私仇,就是出于忌妒。无论是在没有成功之前破坏,还是在已经成功之后破坏,所犯的罪业都是一样的。

有意破坏,当然不可,但女选男,或为男选女,又不能不慎重。有的年龄相差悬殊,难以白头偕老;有的贫富高低相差太大,不能门当户对。所以这样的事,决不能草率将就。至于家庭的贫富,相貌的好丑,就不要去计较了。

发明:启发、阐明之意。

下附征事[原文译白二则]

得书改过[据《孙侍郎记事》]

侍郎孙公,原来名洪,少年时后和一个同窗学友,一起在太学读书,互相约定有家信到了,都不隐藏。有一天,同窗收到家信,隐藏起来,不给孙看,孙发觉后追问,友说:「信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17

“家富提携亲戚”

[说明]富人应当这样想:“同样是人啊,他多么贫穷,我多么富贵,必定是我的过去世,知道一点植福,而他却没有罢了。假使过去世没有行善,我今生怎么能如此受用?”但是正当享福的时候,又应当作修福的计划。譬如吃水果,应当留那种子等来年,也像点灯一样,应当添油在没有熄灭前啊。世俗称富人是从容者,因为他有事没事都不担心,没有窘迫的状态罢了。那守财奴,惟恐亲戚纠缠,先做出困窘的样子,使别人难以开口;认为财多是可以的,认为从容就未必啊。《庄严论》说:“知足第一富。”《优婆塞戒经》说:“若多财宝,不能布施,亦名贫穷。”说得多么好啊!下附征事(二则)

菜羹得名(《宋史》)

宋朝太宗时期,张泌是史馆官员,家中多有食客。一天皇帝问道:“你为什么食客那么多啊?”张说:“我的亲朋旧友大多住在郡下,贫穷缺粮,我的俸禄有富余,常来吃我的饭,也不过是菜汤罢了。”一天皇帝派人趁张吃饭时,突然进去,拿走客人的食物查看,果然是粗饭菜汤,皇帝赞叹,因此称他为张菜羹。

[按]晏子的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,吃肉很少一点点,而三党(父党母党妻党)都受到他的恩惠了。范文正公因为终身贫穷,而亲族靠他吃饭的有几百多家。所以知道要提携亲......

安士全书白话解:勿妒人之技能

〔发明〕财产是夺得去的东西,所以就想法夺取;技能是无法夺去的东西,所以就只能嫉妒了!仔细的反省一下,嫉妒别人的技能,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?只不过是白白的增加自己的烦恼罢了。

技能有两种:一是有益于世的技能,二是无益于世的技能。有益于世的技能就应该尊敬并且效法;无益的技能就应该可怜并且警戒,不仅不应当嫉妒,也没有什么好嫉妒的。

发明:启发、阐明之意。

下附征事(原文译白一则)

十子异疾(据《迁善录》)

宋大夫蒋瑗有十个儿子,一个驼背,一个跛子,一个四之萎缩,一个双足残疾,一个疯疯颠颠,一个痴痴呆呆,一个聋子,一个瞎子,一个哑巴,一个死在狱中。公明子皋看见这种情形,问道:「您大夫平时行为怎么样,竟然得如次奇祸?」瑗说:「我平时没有做什么恶事,只是喜欢嫉妒别人,胜过自己的人就忌恨他,奉承自己的人就喜欢他,听说别人的善行就怀疑,听说别人的过恶就相信,看见别人有所得,就好像自己有所失,看见别人有所失,就好像自己有所得。仅仅如此罢了!」子皋叹道:「大夫有如此心态,马上会得到灭门之灾啊!您竟然还无所谓,没有察觉到吗?您的恶报哪里只有现在这个样子呢!」瑗一听大惊失色,子皋说:「天虽高远,却明察秋毫,如果您能痛改前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16

免官救吏(《宋史》)

宋朝绍兴年间,庐陵的周必大,监管临安和剂局(药品),发生火灾,延绵燃烧民房。典守吏(保管人)应当死罪,周问吏:“假如火是因为官员的失误,应当得什么罪?”答:“不过撤职罢了。”周就自己承担罪名,被撤职罢官,吏也就免死了。周回家见岳父,岳父因为他丢了官职,不待见他。这时正好下大雪,童子打扫庭院时,忽然想起昨夜曾梦见扫雪迎宰相,因此留周住并善待他。后来周考上博学宏辞科,做官直到宰相,封益国公。

[按]自己的罪,世间人还要嫁祸给别人,何况是他人的罪,而反肯引祸上身,并且因此丢官职呢?宰相的度量,确实不可测量啊。

赎罪得子(《懿行录》)

明朝广平的张绣,家中贫穷没有儿子,他有一空坛,存钱十年,坛子才装满。有邻居生了三个儿子,因犯罪要流放,打算卖掉妻子。张恐怕邻居妻子走了三个儿子流离失所,就把所有存钱拿去赎回邻居妻子,钱还不够,张的夫人又用一簪子凑够数目。当晚张梦见神抱一佳儿送给他,于是生下儿子国彦,后来做官做到刑部尚书。张的孙子我续、我绳,都是省级官员。

[按]爱别人的儿子,于是自己得贵子,那么害别人的儿子,什么结果就可知了。

“矜孤恤寡”

[说明]孤就是没有父亲,寡就是丧失丈夫,都是弱......

安士全书白话解:修善修福—不为自己积钱财,真为子孙积福德

世上人民所积蓄的东西,有的别人夺得去,我带不去;有的别人夺不去,我也带不去;有的我带得去,别人夺不去。金银财宝,房屋田园,这是别人夺得去,我带不去的。博学高才,技艺智巧,这是别人夺不去,我也带不去的。要想我带得去,别人夺不去,就只有修善修福啊!修善修福到最高境界,就能使七祖[1]超升,百神拥护;修福修到最高境界,就能使火不能烧,水不能淹。修善是得福的基础,得福是修善的感应。

只管修福而不管修慧,常常因为享福而造罪业;指管修慧而不管修福,又要担心薄福而缺乏资粮。从前迦叶佛在世的时候,有两兄弟,出家为沙门,兄长持戒坐禅,一心修道而不布施,弟弟则修福但常常破戒。以后释迦成佛的时候,兄长已经证得罗汉果,但因为不曾修福,常常吃不饱。弟弟因为破戒,就出生在象群里面,但留下来的福却很多,虽然做了畜牲,但被国王钟爱,珍珠缨络常挂在身上,拥有封地几百户。所以说:修福不修慧,象身挂缨络;修慧不修福,罗汉应供薄。只有佛才能福慧具足,所以称为两足尊。

下附征事[原文译白三则]

大买义田,布施众生(摘自《懿行录》广置义田)

明华亭顾正心。字仲修。父中立。仕至广西参议。正心好行其德。尝捐银十万四千七百两。买义田四万八百亩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