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。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66

杂问防淫类(十问十答)

问:《普门品》说:“若有众生,多于淫欲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欲。”为什么这样呢?

答:色是迷津,佛是觉路。用觉去破迷,犹如灯火破黑暗,这是定理啊。孔子说:“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。”不是这样吗?

问:梦中见到天上的科举名单,名次往往特别准,固然无疑。但世间每一国土,有一种字体,那天上必定另有天书,凡眼不认识。凡眼如果认识,难道天上反依照人间的字吗?

答:梦中的名单,都是由自心感通。自心只有这一方的文字,没有天书的字体,所以见到也只是这一方的字体罢了。譬如梦中听到鬼神说话,南方人的梦,音同南方;北方人的梦,音同北方啊。

问:夫妇恩爱的,后世还是夫妇吗?

答:譬如水上的浮萍,林中的宿鸟,缘到了就合,缘尽了就散。

问:过去世有缘,所以是夫妇。既然是夫妇,那缘更深,为什么后世,反而不能相聚?

答:两人后世,能保证都得人身吗?即使都得人身了,能保证那年龄相近,福报相等,地区相近,一是男,一是女吗?

问:六天的福德,越高越重。六天的欲念,越高越轻。理所当然了,但谁人见到了?

答:善说天的,必定有验证。观察欲望少的享厚福,沉迷色情的遭奇祸,那道理自然明白了。如果一定要看到才信,那谁更愚呢?

问: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65

因缘观(此观成时,洞彻三世烦恼根本,是为爱水穷源方便门)

[说明]众生畏苦果,菩萨断恶因。恶因既已断,苦果自难侵。譬如猛师子,利镞中其缨,急向发的处,四顾遍追寻。追寻啖之后,猎户尽潜形。犬若遭人击,但向棒头鸣。一智一愚蠢,不啻径与庭。又如止汤沸,爨者去其薪。十二因缘内,首恶在无明。各各加趺坐(跏趺坐),听讲《法华经》。

《法华经》说:“无明是行的缘(无明的意思,就是过去世的烦恼痴暗,没有明了啊。缘的意思,就是因由啊。行的意思,就是过去世造的业啊。合起来说,就是过去世因为一念无明,所以造业),行是识的缘(识的意思,就是初起妄念,要托生母胎啊),识是名色的缘(名色的意思,从最初托胎后,六根成形啊),名色是六入的缘(有这六根,将来必入六尘,所以说六入),六入是触的缘(触的意思,就是出胎后三四岁时,对尘无知,所以只是名叫触),触是受的缘(受的意思,就是由五六岁,到十二三岁,能接纳面前的境界啊),受是爱的缘(爱的意思,就是从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,贪著声色,就起爱心啊),爱是取的缘,(取的意思,就是从二十岁后,贪欲更盛,追求不息啊),取是有的缘(有的意思,就是有漏的因,既然执著善恶境界,未来应当生到三有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76

野狐喻

野狐黑夜进入厨房,吃饱睡去,天亮后不能逃窜,就装死等人把它扔了。不久,果然有人要扔掉它,一人说:“狐尾很好,等我割下来然后再扔。”狐听了害怕,忍痛让人割了。忽然有童子来,要取它两只耳朵,狐听了更害怕,但想到两耳没了不会伤到性命,仍然忍着。忽然又有人说:“皮可以补裘衣。”狐非常惊骇说:“如果取我的皮,必定断头剖腹,怎么可忍呢?”于是奋然跳起向外狂奔,这狐狸就跑逃了。人在三界的牢狱,与厨房一样,已经投胎做人,已经难逃一死,只有念佛往生,才可以死里逃过。错过强壮的时候,就像狐尾已经割去,如果到了桑榆晚年,已经是断头剖腹了。如果不是立下弘大誓愿,奋不顾身,怎么能跳出迷途,蒙佛接引呢?

归咎冥王

一人死了,见到冥王,根据造孽受罪。那人说:“早知如此,大王为什么不先通报一信息?”冥王说:“通报过信息了。你头发渐黄,是第一信息;你牙齿松动,是第二信息;你体力渐衰,是第三信息;你耳聋眼花,是第四第五信息。信息通报也多次了。”有少年人哭泣说:“他信息通报了,我还没有啊。”冥王说:“通报你也多了。你还记得某少年,有病疫死亡的吗?某少年,有刀伤吊死的吗?某少年有水淹火烧,狼吞蛇咬的吗?都是通报你的信息啊。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75

三世之理孔子必定说过

三世的道理,考查书史,记载很多,就是现今世俗见闻,事迹也不止一二。儒生只因为孔子没有说过,所以不敢提起。然而孔子难道没说过吗?如果说孔子不知三世,也不算是圣人了。一部《论语》中,孔子所说的,不过八千五百零三字,那说过没有传下来的就必定多了。如果必定要见到经书然后才信,那四书五经中,孔子没有说过自己的父母,儒生也应当隐讳自己的出生;没有说过自己的兄弟,儒生不当提起自己的手足;没有说过自己的家室田产,儒生不应住宫室而有产业。不只是这样,文房四宝,经书中没有提到啊,你练习写字就差了。夏葛冬裘之外,没有说过小衣,难道现今穿裤子不对吗?江南的金锡,儒生不应当用;西蜀丹青,儒生不应当作颜料,为什么?因为孔子没有提起过啊。唯独这经书传下来的,孔子教人孝友,儒生却不肯孝友;教人忠恕,儒生却不肯忠恕。并没有劝人赌博,儒生偏好赌博;并没有教人做某事某事,偏要去做某事某事,那又为什么啊?一句话概括,就是不深思罢了。

智者勿以短命自待

人身最初并没有死,死的名字,是从肉体得来的。因为肉体虽然有变更,我的性本来没有变更,譬如远行,或乘船坐轿,或骑马开车,船车轿马,就是肉体啊;乘船车轿马的,是真性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74

[问]等到老修行,固然没有这个理。但是凡夫都在世网中,有事不能放弃,怎么办?

[答]人在世间,必有一死。修与不修,总不能免。与其坠落,不如超升?如果痛念无常,哪还怕用心不切。无论处在静中处在忙中,是顺境是逆境,总与念佛求生,互相不妨碍。纵然是世缘极重,也应当忙里偷闲,定为日课,或万或千,不可间断。那冗忙已极的,早晨十念,一定不能缺。

[问]一心不乱,一天到七天,就能往生。或一天七天内一心,这以后不能一心,不知也能往生吗?

[答]既然能一心,以后心即使稍有散乱,一定不至于大散。如颜子三月不违背仁,三月以内,固然是仁人,难道三月以后,就成为恶人了吗?如果能常常自我检点,屡屡发弘愿,没有不往生的。

[问]念佛的,念念相续,功夫才能密。但在暑天里,裸体的时候多,怎么能整天衣冠楚楚。不知饮食坐卧,裸露洗漱时,都可以念佛吗?

[答]默念无妨,所谓“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也(意思是不论紧张还是困苦都一定如此)。”

[问]一心称名念佛时,又发求生净土的心,似乎夹杂有两念,怎么办?

[答]称名念佛,固然是因为求往生净土啊。经上说:“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。”又说:“执持名号。”那么知道固然是一事,不是两事啊。譬如考科举的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73

天如老人二十二问答

[问]:永明寿禅师,海内推为禅门宗匠,而他自修净土,并且教导别人也修净土,说“有禅无净土,十人九蹉路;无禅有净土,万修万人去”,不是自己贬低禅宗,而过分赞誉净土吗?

[答]永明大师,不是过分赞誉啊。净土法门,最广最大,净土修法,最简最易。所谓广大,是说一切机缘,都收摄尽了。上到等觉位中的菩萨,下到愚夫愚妇,五逆十恶的分子(五逆:五种极大的罪恶,就是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。任意犯了其中一种,就堕无间地狱。十恶:又叫十不善,就是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恶口、两舌、绮语、贪欲、嗔恚、愚痴),临终念佛忏悔,没有不往生啊。所谓简易,是说没有艰难劳苦的修行,只要持念六字名号,就可以往生,能不退转,直到成佛而后已啊。试问修行出世,有比这个法门更快捷的吗?不是寿禅师,不能用这个法门自修;不是寿禅师,不能用这个法门教别人啊。

[问]广大简易,听明白了。但是禅宗悟达的人士,既然说见性成佛,何必再求净土呢?

[答]正因为悟达,所以才愿意求生净土,只是你没有悟到罢了。假使你已悟到,那么趋向净土,万头牛都难挽回了。况且你以为悟了以后,习气已除,烦恼已尽,无量劫以来的怨家已消,更不再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80

裴氏女:宋朝汾阳的裴氏女,专志念佛,寒暑没有间断。临终时,要火焚香,说:“佛用莲台迎接我,我就往生了。”然后天花飞坠,安坐往生了。

沈氏:宋朝的沈氏,自幼吃斋念佛,嫁给章氏,常救济别人的冻饿。因为小病,念佛尤其用力。忽然见到菩萨诸天圣众,都现在眼前,当天吉祥卧安然往生。

孙氏:宋朝四明的孙氏,守寡后念佛,三十年不懈怠。后来微病,梦见同八位僧人礼忏。醒来后,沐浴更衣,请僧人礼忏,在大众面前,端坐诵经,念到“一心不乱”,左手结印往生了,远近都听到空中的乐音。

楼氏:宋朝的楼氏慧静,嫁给了寺簿周元卿。曾经观赏《传灯》,启发了见地。尤其把净土作为指归,念佛不断。晚年有病,忽然见莲花紫色,化佛无数,异香满院。对家人说:“赶紧助我念佛。”不一会儿就坐着往生了。

秦氏:宋朝的秦氏净坚,厌恶女身,与丈夫分开睡,精持斋戒。阅读《华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光明经》、《般若经》,没有虚过一天。早晚修弥陀忏,礼佛一千拜。久而久之,见有光明入室,秦就面向西方安坐往生了。

梁氏女:宋朝的梁氏女,住在汾阳,两眼失明,遇到沙门劝她念佛。过了三年,双眼复明。后来忽然见到佛菩萨幡盖来迎接,当天坐着往生了。

蒋氏:兴化的蒋氏,四十岁时,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79

居士往生类

周续之:晋朝的周续之,是雁门人。十二岁通晓五经五纬,号称“十经童子”。高官都征用他,但他都不去。事奉庐山远法师,参加莲社。文帝即位,召他应对辨析,文帝很高兴,当时称他为通隐先生。后来住在钟山,专心念佛,越老越诚恳。有一天向空中说:“佛来迎接我了。”合掌往生了。

宋满:隋朝的宋满,是常州人。数豆子念佛,积累三十石。开皇八年九月,供僧斋饭后,坐着往生了。人们见到天花,并闻到异香,宋满乘空西去。

郑牧卿:唐朝的郑牧卿,全家念佛,开元年间病重,有人劝他吃鱼肉的,郑严厉拒绝不许,手拿香炉,愿求往生,忽然异香充满,寂然往生了。尚书苏颋,是他的舅舅啊,梦见宝池莲花开放,郑坐上面。

元子才:唐朝的元子才,住在润州观音寺,通晓《弥陀经》,念佛。忽然小病,闻到听到空中香气乐音,似乎有人说:“粗乐已过去,细乐接着来,先生应当走了。”元念佛往生了,异香数日不散。

孙良:宋朝的孙良,是钱塘人。隐居阅读大藏,尤其通达《华严经》的旨意。依归大智律师,受菩萨戒,每天念诵佛号上万声,二十年不断。忽然要家人请僧念佛,助他往生。僧人会集,念佛才半晌,孙望空合掌说:“佛和菩萨,已经降临。”退后坐下往生了。

王阗:宋朝的王阗,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78

僧炫:唐朝的僧炫,是并州人。最初念弥勒菩萨,期望上生兜率天。九十岁时,遇到道绰禅师,听说了净土法门,才回心念佛,每天礼拜佛一千,一心一意没有懈怠。后来有病,告诉弟子说:“阿弥陀佛,给我香衣。观音、势至,都垂下宝手,我就走了。”说完就往生了,七天异香不散。当时有启芳、圆果二法师,看到僧炫的事,也发勇猛心,誓必往生西方净土。昼夜念佛不断,忽然见到七宝池边,佛以及大士坐在宝台上,二僧行礼,佛说:“念我名的,都生我国。”又见到三道宝阶,一道是在家人,一道是在家人出家人各半,一道是只有僧人。都是至心念佛,已往生净土的人。过了五天,忽然听到钟声,两僧人同时往生了。

寿洪:唐朝的寿洪,是汾阳人。一心念佛,求生极乐国。将要去世,见兜率天的童子来迎接。寿洪说:“我期望往生西方净土,不生天上。”然后要求众人念佛,不久,寿洪说:“佛从西边来了。”说完往生了。

大行:唐朝的大行,住在泰山,修普贤忏法有三年了,感应到大士现身。晚年进藏经阁表达愿望,随手拿到《弥陀经》,昼夜念诵直到二十一天。看见琉璃地上,佛以及大士现身。僖宗听说后,诏请他到皇宫里,赐号常精进菩萨。一年后,琉璃地又出现了,当天往生。异香经过十天,肉身不......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77

西归直指卷四

往生事略

[说明]天下无凭无据的,那言论不值得信;有根有据的,那说法必定是真。念佛往生,是有根有据的啊。因为天下万事可以假托,唯独死生的事,丝毫不可以假托。古往今来的圣贤豪杰,讲道论德,修仁行义的,不止千万,但他们的去世啊,不过是因病卧床,这叫寿终正寑了。如果要预知时至,沐浴端坐,或闻到异香满室,或见到天乐空中来迎,从有生民以来,没有过一人啊。只有念佛的人,这种祥瑞,不止一例,这没有比念佛人更受用了,也没有比念佛人更尊贵了。那临走的时候,既然如此安闲,那到达的地方,必定是非常的福地,人为什么不在这时动一念呢?所以将本土往生西方净土的人摘录数十条,名叫《往生事略》,也想见贤思齐,同生安养国罢了。

菩萨往生类

如来记往:《大无量寿经》说:“弥勒白佛言:‘于此世界,有几菩萨,往生极乐?’佛告弥勒:‘于此世界,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,往生彼国。小行菩萨,不可称计。不但此国,他方佛土,如远照佛刹,有百八十亿菩萨,皆当往生,乃至十方佛刹,往生者甚多无数。我若具说,一劫犹未能尽。’”(弥勒问佛:“在这世界有多少菩萨往生极乐世界?”佛说“在这世界,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往生极乐国,小行菩萨往生的无数,不......